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民俗  > 详细页面

塔塔尔族撒班节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2月04日 阅读量:

  传说“撒班”是生长在中亚一带的一种野生植物。每当春夏之际,塔塔尔族的先民们都要在撒班草盛开的草滩上相聚,作些文体活动,逐渐形成一种民族习俗性的节日,节日以撒班草命名,叫“撒班节”,沿袭至今。还有一种说法,“撒班”是塔塔尔族犁子。撒班出现后,促进了塔塔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撒班节通常是在冻雪消融,大地回春的春播夏收之间进行节日活动,以祝好年景。

  “撒班节”到来之前某一天,拉着手风琴、唱着歌、跳着舞的青年人走上大街上时,塔塔尔族的人便出来把毛巾等礼品拿出来交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老人把毛巾缠在一根木棍上,让小伙子持棍在街上行走。姑娘和小伙都希望自己的毛巾等礼品,能让心爱的人得到。这个有趣的活动叫“比比加玛丽”,意为“心灵手巧的妇女”。

  节日确定后,选一小伙子骑马发出通知,得到通知的老人,拿一块白布栓在马笼头、马鞍或小伙子的腰间,以示祝贺。

  犁地,是节日的序曲。所以,“撒班节”又称“犁头节”。一匹骏马拖着一个古老的犁铧,主持人象征性地按住犁子进入场地,宣布撒班节开始。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男女老幼,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丰富的食品,欢呼着,汇集到景色优美的地方,奏起民族乐器,唱起歌,跳起舞,开展各种娱乐活动,相互表达节日的祝贺,祝愿春耕顺利,企盼获得农业的丰收。接着,表演文体节目的队伍入场,奏响了手风琴、巴扬、曼达林等乐器,全场唱起了或古老的、或现代的歌曲,跳起了塔塔尔族舞蹈。小合唱、大合唱、乐器合奏等,丰富多彩的节目,令人目不暇接。之后是跳集体舞,几乎是男女老少齐上阵,载歌载舞,大家尽情地表达心中喜悦和美好的祝福。

  歌舞之后,进行以家庭为单位聚餐。在宽敞的草坪上,铺着毡子或毛毯,摆着上节日美食。圆形的“图耶鲍尔莎克”、雪白的“米林格”、层层酥点心“卡特拉玛皮罗克”等等,各色各样美食糕点,精致巧如工艺品。这时,最骄傲当属妇女们,她们的厨艺得到充分地展示的机会,她们亲自做出的美食,受到了大家的赞美。

  饭后是体育活动和游戏。小伙子的摔跤、套麻袋赛跑、绑腿赛跑,嘴上衔着放鸡蛋的勺子赛跑等。赛马、拔河、爬杆和歌舞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塔塔尔族撒班节曾被取消过,直到1986年才得以恢复。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申报的“塔塔尔族撒班节”入选。

撒班节上的演出(网)

群众欢庆撒班节

编号:Ⅹ-80

类别:民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七台县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