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建筑 > 特色建筑  > 详细页面

绮园梦里走 南北湖上游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佚名 2018年06月11日 阅读量:

  绮园位于浙江海盐武原镇绮园弄,为中国十大名园之一。该园原为明代废园,后冯氏在此建园,人称冯家花园。是江南典型私家园林风格。2014年被评委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浙江绮园

  绮园虽建于同治年间,但它的成园历史可迫溯到明中叶。明嘉靖三十七年,文人彭绍贤在城南建造彭氏园“水同居”,这是海盐县城武原镇历史上最早的一座园林。彭绍贤曾著《水同居杂咏》,咏歌园中之景和游憩于其中的感受,其序云:“戊午夏日,避暑家园,高树生荫,……花间竹下,啜茗清谈,琴韵悠悠,棋声落确,欢游鱼出没,聆野禽相和。”记述了文人宅园的种种雅趣。

绮园三乐堂

  清初,彭氏园毁于兵燹。康熙年间,海宁杨中纳在故址上重建,名之曰“拙宜园”。杨是著名学者朱彝尊、黄宗羲的学生,曾任江南学政。园中建有撷芳轩、得树堂、晚砚斋、晴云图、剩舫、巢经楼诸胜。乾隆年间,著名戏曲家、诗人黄燮清的祖父黄耕山购得此园,加以修葺。到黄燮清手中,诗人又购入西邻康熙举人张皓的砚园废址,连同自家的拙宜园,重加修整,增补景点,精心修缮。

  绮园前为宅院,现存三乐堂等建筑。三乐堂为九开间二层楼,前后皆天井,在砖雕门斗上饰飞椽斗拱、隐堂匾额“竹苞松茂”等。所谓的“三乐”,为“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人,一乐也;父母兄弟俱在,二乐也;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此三乐也。”陈从周教授为三乐堂题额。宅后为园林,占地10000平方米,水面约2000平方米,树木遮盖约7000平方米。

古典园林·绮园

  园内以树木山池为主,古木参天,山、水、竹、木、厅、亭、阁、桥、隧道、飞梁等布局精美,错落有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各得其宜。进园为一座四面轩敞的花厅“树百堂”。厅前一湾流水。绕厅围山东流,穿洞至山后大池,厅前池上架有曲桥,与隔水相望的堤岸、假山相映成趣,厅后障以小山,山上怪石嶙峋,厅西北面一奇石“美女照镜”,“镜”者,石颈项处有一圆孔,清晨,孔中光耀四射流光如镜。

  整个园林的建造,妙用了“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叠山理水园论。其特点是以树木山池为主,略点缀建筑,与今日以风景为主的造园手法相近;园自成一区,不附属于住宅区;用大面积水域,以聚为主,散为辅,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大假山前后皆有丘壑,与苏州园林因面积小而略其背面的做法不同。

绮园古建筑

  园从西侧入口,中建花厅,前架曲桥,隔池筑假山,水绕厅东流向北,布局与苏州拙政园相近,水穿洞至后部大池。园内有潭影九曲、蝶来滴翠、晨曦罨画等景点。其游径有山洞、岸道、飞梁、小船及低于地面的隧道等组成,构成了复杂的迷境,为江南园林所仅见。园内假山分成前、中、后三区,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境。 

  一般的江南文人私家园林,往往园中厅堂馆舍较多,而绮园的布局构思却不落窠臼。全园的亭台榭轩只有四处。一是西南入口处的主厅潭影轩,较宽大敞亮,可容近百人。二是北山顶的依云享,居全园最高,又名望海亭。三是北山脚下、东池边的滴翠享,与东堤罨画桥及其北堍的合抱樟树隔池相映,又与周围山水翠木和谐配合,组成一片旖旎的风光。四是大水池西北突入水中的几间小阁。但见池水荡漾,古树垂荫,虹桥卧波,真是一幅恬静秀丽的江南古园风情画。

园内罨画桥

  罨画桥是园中唯一的一座拱桥,位于东堤的南端。桥拱甚高,蹬九级蹋步方到桥顶。底下桥洞宽大,非常象江南河网地区便于行船的高拱桥。由于桥身较长,东堤就显得较短,从池西的平沙岸边看去,这一水面的分割就呈半虚半实的状态,再加上作为屏障的大假山,使以此桥为主题的景色充满着浓郁的画意。

  绮园是浙江省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典私家园林,无论其规模、完整性、还是艺术水平都较为罕见。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曾多次考察,赞叹不绝,撰文称“此园浙中数第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