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经济 > 绿色发展  > 详细页面

内蒙古牧民过上“新迁徙”生活:夏忙牧场冬住城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李仁虎 任会斌 2018年09月27日 阅读量:

  在6月休牧的最后几天里,61岁的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沙日召嘎查牧民白音道尔计每天要驾车去牧场巡视数趟,察看围栏是否完好、羊群草料是否充足。

  5年前,白音道尔计花了近50万元在90公里外的县城里买了一栋带院子的二层楼房。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5月,他和老伴与儿子、儿媳妇一起住在城里,春夏之交老两口则返回牧场生活。羊群雇请羊倌常年打理。

  “夏天还是草原上好,蓝天白云,气候凉爽,空气也新鲜。”坐在凉快的屋里,白音道尔计喝着奶茶,看着窗外烈日下,绿油油的柠条铺染着大地,杨柴绽放着红色的花朵,羊群在棚舍里吃着草料。

  逐水草而居,每年夏季和冬季赶着羊群转场,在哪里放牧,蒙古包就搭到那里——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曾经祖辈世代过着游牧生活。20世纪80年代草场分包到户后,牧民们实现了定居。

  随着生活日渐富裕,如今越来越多的内蒙古牧民像白音道尔计一样,过上了“新迁徙”生活。新巴尔虎右旗耐日莫德勒嘎查位于呼伦贝尔草原深处。几年前,牧民米格德玛在远离牧场的旗里买了一套住房,她还以草场证作抵押,贷款开了一家服饰店。

  “我大部分时间在城里住,经营服装和布匹。”她说,由于丈夫是村干部,不能一起到城里住,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到牧场住几天,帮助丈夫料理家务和牧场,时常还邀请邻居亲朋举办家庭那达慕。

  随着禁牧、休牧和草原保护补助奖励、公益林补贴等政策的实施,草原生态不断改善,载畜量大幅提升。草原上出产的优质牛羊肉行情好,加上草原、林地生态保护补贴等收入,牧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对衣食住行等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在杭锦旗、鄂托克前旗等牧业旗县可以看到,近年来,到县城买房的牧民越来越多。“冬天还是住在城里好,屋里有暖气,洗澡、上厕所也方便,而且一出门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白音道尔计说。

  白音道尔计一家4口人,拥有9000亩牧场,目前养着400多只羊。草场里有7000多亩地种着甘草,每隔5年左右挖一次,每次能收入五六十万元;其余的草场每年每亩有2.25元休牧补贴;草场和甘草地上有3600多亩长着沙枣、柠条等树木,每年每亩有12.25元公益林补贴。

  “一年能出栏200多只羊,加上卖羊绒、甘草的钱和生态补贴,一年纯收入有二三十万元吧。” 白音道尔计说。

  从摩托车到皮卡,再到越野车,白音道尔计已经换了几轮交通工具。“现在国家的政策好,生活好得真是没得说。”他说。

  

来源:中国民族报(2018-06/29)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