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艺术 > 民族器乐  > 详细页面

扎年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晓默 2017年11月01日 阅读量:

  扎年是 藏族弹拨乐器。藏语“扎”为声音,“年”是好听的意思,“扎年”即声音优美的琴。曾译称“扎木聂”。又称“拜翁”、“拜昂”。

  古称“安姆贡丹”、“冬布惹阿”。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以及川、云南、青海、甘肃等藏区。

  藏族民间有许多关于扎年的传说。西藏自治区所有寺庙(包括修建于唐时的古老寺庙)门前都有四大天王的塑像,其中一位手中所持便是扎年。可见扎年在藏族地区流行的广泛和历史的悠久。

  一般扎年用白杨木制成,优质琴则以核桃木、红木或檀香木等坚硬的材料制作,音箱蒙山羊皮、獐子皮或鱼皮。山羊皮以初春时节宰的山羊为好。小扎年的琴面可用小山羊皮。近代,有的扎年琴面蒙蟒皮。

  扎年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低音扎年:琴身长126厘米,音箱长48厘米。仅在正式场合中演出使用。

  二、大扎年:琴身长111厘米,音箱长27厘米。平时表演使用。

  三、中扎年:琴身长103厘米,音箱长27厘。平时表演使用。

  四、小扎年:琴身长81厘米,,音箱长23厘米。为儿童演奏用。

  大扎年和中扎年较常使用。

  扎年演奏技法比较简单:右手只有弹、挑、轮三种;左手演奏有一种常用的技法,先弹一音接着按同一弦的上二度或上三度音,藏语称为“铁通”。演奏中,左手拇指不能放在指板上。

  演奏时,琴绳斜挂左肩,琴头高于音箱。民间常席地坐弹,有时边弹边舞。专业演奏者多坐于椅上,左手按弦,右手持拨弹奏。

  扎年多用于伴奏和合奏,较少独奏。民间独奏曲目多为歌舞伴奏曲,常奏的乐曲有《阿妈勒火》、《达娃雄奴》和《耶几长木》等。

  著名演奏者有西藏自治区艺术学校的平措顿珠等。民间艺人有拉萨市的曲水益西卓玛(女)和拉孜县的泽仁塔曲(女)等。

摘自《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 新世界出版社1987年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