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历史悠久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以东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少数散居于该县以东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地区。
帕米尔雄伟壮丽的山河,赋于了塔吉克民族坚强勇敢、豪犷爽朗的性格,高山草原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塔吉克民族热清奔放、能歌善舞的民族风情。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他们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塔吉克族民歌,就是其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塔吉克族民歌种类繁多,纷彩异呈,有“拜依特”(一般民谣)、“麦依丽斯”(叙事歌曲)、“菲来克”(斯里库勒方言的悲歌)、“塔勒肯”(葬礼歌)等,包括俗歌、爱情歌、叙事长歌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塔吉克人民的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宗教仪式、真挚爱情等主题,都可在民歌中找到。例如塔吉克族的婚礼民歌中姑娘出嫁时要唱出嫁歌《古力阿洛甫》,歌词大意是向姑娘祝福,祝她找到了好婆家。举行婚礼的早上要唱《斯别》,歌词大意是让主人早早起来招待客人。之后要唱《孜尧法特米克纳姚热木》,歌词大意是要让主人热情、大方地招待好客人。以歌代言成了塔吉克族人民表情达意的重要习俗。
“柔巴依”,是塔吉克族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歌形式。“柔巴依”在塔吉克语中是“四”的意思,“柔吧依”反映了这种民歌的结构形态,即歌词中四句为一联,结构严紧,节奏鲜明。演唱时,一人操琴,多人演唱,形成对唱。唱词有的是传承下来的,有的是自编自唱。民歌“柔巴依”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如关于伦理道德的,关于助人为乐的歌词,但塔吉克民间最爱唱的多是以爱情为主题的民歌。据说民间“柔吧依”收集了千余首。
与塔吉克族民歌相关的是塔吉克族音乐。塔吉克的音乐有弹唱曲、歌舞曲、叼羊曲、哀悼曲、情歌和宗教歌曲等。与曲相应的是乐器。塔吉克的乐器是独特的,他们在民歌表演中常用的是鹰骨制做的短笛叫“为纳依”,弹拨的七弦琴叫“巴朗孜阔木”,弹拨的六弦琴叫“热瓦甫”。
当年一夜走红、久唱不衰的电影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其乐曲就来源塔吉克族民歌《古丽碧塔》的主题曲,曲调激情、深婉,散发着浓浓的西域色彩,以独特的气质,弥漫着伤感思念的情爱。塔吉克民歌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塔吉克人民十分热爱自己的民歌,他们与民歌朝夕为伴,他们用歌声表达喜怒哀乐的感情,用歌声表达美好的理想,用歌声叙述和记载他们的历史。民歌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民歌甚至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塔吉克族民歌是祖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2008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申报,经文化部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塔吉克族名歌演唱(网)
短笛为纳依
编号:Ⅱ-149
类别: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